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11号《关于确保鞍山市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权的落实的建议 》的答复
    时间:2025-06-19来源:鞍山市教育局作者: 点击:

    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

    赵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确保鞍山市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权的落实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工作,给课间活动“加时”“加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工作情况

    (一)坚持高位统筹,科学调整作息安排。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我市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精准施策,印发《关于调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规定,自2024年11月1日起,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将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15分钟。此项立足实际、惠及学生的重要举措,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其科学性和示范性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教育部公众平台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肯定并推广了我市的创新做法。

    (二)深耕体教融合,创新打造活动品牌。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市教育局创新工作思路,激发基层活力,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深入挖掘本校体育传统与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深耕细作常规体育活动(如大课间、健康跑、课课练、团体操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科学遴选并大力发展适合本校特点的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同时,注重内涵建设,深入挖掘各项体育活动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与教育意义,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局面。为检验成果、树立标杆,市里将隆重组织全市中小学大课间展示评比大赛,计划优中选优,遴选表彰30所大课间活动组织科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优胜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聚焦规范办学,着力提升育人质量。我市始终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常抓不懈。为此,深入实施鞍山市义务教育学校“筑基提质工程”,扎实开展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321”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诊断、反馈与提升工作机制,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反思水平。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全链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纵深推进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基于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备课、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并三令五申,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坚决杜绝教师课堂“拖堂”行为,切实保障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不受挤占,确保学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营造规范有序、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

    (四)筑牢安全防线,保障活动空间。为切实保障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多措并举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一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应急管理、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校园安全事件规范处理流程及常态化跨部门巡查制度,细化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标准,有效防范化解家校纠纷风险,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达标;二是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学校月度安全自查制度,聚焦操场、楼梯、走廊等高频活动区域,全面排查地面、护栏、器材等风险隐患,及时维修改造老旧设施,并增配防滑垫、警示标识等防护装置;三是优化空间科学布局,指导各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面积与学生规模,合理规划划分运动、游戏、休息等功能区域,在狭窄通道增设分流标识,于楼梯口加装防拥挤护栏,最大限度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二、存在问题

    诚如您所言,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叠加,学校学业质量压力和安全压力加大,部分学校采取简单管理手段,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有所压缩,活动不够丰富,少数学校、个别老师甚至取消了课前10分钟,出现了所谓的“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对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将采取系列措施保障课间学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三、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与立体化监督

    坚持将保障学生课间活动作为规范办学的底线要求,市教育局将出台专项督查细则,严令禁止任何学校以学业压力或安全顾虑为由压缩、取消课间休息。建立“教育督导暗访+家长观察员驻校+社会公开举报”三级监督网络,对违规行为实行约谈、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压紧压实管理责任链条。同步推行“零拖堂”教师承诺机制,通过课堂铃音提示、年级组互评等方式,确保课间十分钟完整归还学生,营造张弛有度的教学生态。

    (二)构建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着力破除“因噎废食”管理思维,联合司法部门、保险机构完善校园意外伤害责任认定细则,建立“校方责任险+学生意外险”双保障快速理赔通道,切实减轻学校后顾之忧。实施校园安全设施升级行动,重点改造老旧校区。同步优化活动空间布局,挖掘楼道墙面、校园边角等区域潜力,增设跳格子地贴、迷你运动器材架等安全活动设施,实现安全防护与空间利用双提升。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一校一品”特色创建,由市教育局整合体育、艺术资源,开发“十分钟微活动资源库”,提供跳绳挑战、科学实验等轻量化活动方案。链接社区体育馆等社会资源,建立课后拓展基地延伸活动空间,引入专业体育指导员进校指导特色项目。每年举办全市大课间创新案例展评,通过典型引路形成百花齐放生动局面。

    (四)深化协同共育凝聚育人合力

    将课间活动育人价值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邀请儿童发展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扭转教师群体“安全绝对化”认知偏差。创新实施家校联动机制,每月组织家长安全志愿者参与课间管理,制作动画版《活动安全指南》普及科学风险观,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支持”三位一体保障格局,筑牢学生全面发展根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鞍山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