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94号提案的答复
崔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百姓急盼的一项涉及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鞍山市教育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普及和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基础保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位发展
鞍山市始终聚力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一)加强机制建设。鞍山市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先后印发《鞍山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鞍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国家、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开展提供基本遵循。
(二)加强硬件建设。严格落实《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活动室硬件建设。全市配备心理辅导室的学校从3年前的90%提高到现在的99%,学校心理辅导室面积达标率从78%提高到84%以上。
(三)加强师资配备。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稳定充足、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503人,专职教师110人占比22%,比5年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市9个县(市)区配备心理健康教研员11人,配备比率从3年前的57%提高到现在的100%。
二、坚持精准施策,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
鞍山市始终着力于高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着力将创新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由单一教育走向多元服务,构建兼顾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科学统筹保课时。鞍山市中小学统筹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实现双周一次课程,以省地方课程《人与自我》为主,融合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活动上好心理健康课。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100%。
(二)多维融通拓课程。通过“开学第一课”、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及学科渗透等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将团体辅导、沙盘游戏、卡牌、艺术表达等体验式课程引进课堂,聚焦中考、高考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暖心护航”活动,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名师引领促发展。制定《鞍山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发挥优秀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我市魏佳、崔丽娜两个省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工作为核心,带动全市各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带教与指导。开展市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核心骨干队伍建设。
(四)着力培训强师资。针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比例较低的实际,实施全员心理健康教师轮训,每年对全市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轮训1次,我市先后邀请南京市心理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吉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专家对市、县(市)区两级心理健康教研员、全市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近3年全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达4562人次。
三、积极主动应对,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鞍山市始终致力于建立“学校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和家校社协同联动、融合育人工作机制,促成学校“小教育”与社会“大课堂”优势互补,有效融合,共同发力。
(一)精准实施心理疏导。各学校因校制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知心信箱,开展团体及个别辅导,为学生搭建倾诉心声的空间。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为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线索。组建心理健康公益志愿者团队,在各县(市)区设立12个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服务。
(二)开展校园心理剧展播。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心理剧编排录制活动,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全市拟评选展播10个优秀心理剧目,评选出的优秀剧目在鞍山教育公众号上进行展播。
(三)全面开展健康测评。从2023年起每年一次心理测评,2024年秋季在市政府的支持协调下,与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对我市四年级至中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此次测评参与人次为108683,其中有效数据101832条。通过对测评结果进行评估,确定个别学生心理危机类别,根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一生一策”,实施不同干预措施。
(四)家校社协同联动。成立鞍山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十六部门印发《鞍山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施方案》,建立《鞍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卫健、公安、民政、妇联、关工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发挥部门优势,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办“空中家长课堂”“社区公益教育”“幸福家庭成长课堂”,向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知识,目前已播出“空中家长课堂”“社区公益教育”共964期,点击量达8581.93万人次。
四、创新工作举措,“三全”育人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为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在育人中的关键作用,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全员关爱导师制。
(一)创新“五五工作法”。制定《鞍山市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全员关爱导师制实施方案》。为每个学生配备关爱导师,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控辍保学、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做到“五熟悉 ”“五必谈”“五鼓励”“五上报”“五记录”,即“五五工作法”。
(二)构筑“三全”育人防护网。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焦虑,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多重防护网。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全员关爱导师制核心素养引领工程,引导教师学会更好地倾听,让沟通更有效。同时,通过专业课程和案例分析,教师对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识别方法、引发因素以及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了解,切实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提升心育工作实效。全员导师制要求所有教师(包括学科教师、行政人员等)共同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非心理专业教师通过日常互动传递心理健康理念,形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导师制构建了“导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三级预警体系,建立了全员参与的支持网络,“五五工作法”实施个性化关怀与早期干预,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2024年我市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状态良好占比为93.34%,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心育人,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再次感谢戴旭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诚恳地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工作,为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钢城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
鞍山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