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04号建议的答复
王晓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着眼顶层设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市教育局组建工作专班,针对9个县(市)区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议7次,全面了解314所中小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制定《鞍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以五大工程为中轴线,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以“我们的节日”“小小百家讲坛”“小小传承人”等为主题,组织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主题体验活动。以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中小学传统节日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深入挖掘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节日传统习俗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是以“典耀中华 赓续文脉”为主题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思想实践,激发文化自信自强。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在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第二届“有请讲书人”鞍山讲书人大赛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第五届全民朗诵大赛”,激励引导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涵养阅读风尚,分享阅读乐趣,传递阅读价值,凝聚强大爱国主义精神力量。遴选鞍钢博物馆、鞍山市博物馆、台安县博物馆作为全省首批免费开放研学实践活动场馆。打造“红色经典与钢铁工业”“鞍山历史与岫玉文化”“科技实践与劳动教育”三条省级研学实践精品路线。铁东区教育局与红领巾情怀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烈士山纪念馆强强联合,共同建立思政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并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传承红色基因,点燃信仰之火”教育活动。
三是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各地各校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纪念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旨在加强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清明文明祭扫,厚植爱国情怀。海城西关小学组织师生再踏“祭英烈”征程,500余名少先队员以步量心,沿着英烈足迹步行10公里抵达烈士陵园,用丈量山河的方式致敬忠魂。组织学生观看经典抗战电影,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举办“抗战精神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专家讲解抗战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开展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活动,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对和平的珍视。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黎明小学自主研发《和韵传承》系列校本课程,开设330社团课程,56个社团为“和韵传承”体系赋能。汤岗子实验教育集团通过社团活动、民俗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剪纸、辽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非遗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四是以“教联体”为依托,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沟通机制。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构建起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支持体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专门安排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如何在家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组织学校开展“亲子共读红色经典”“家庭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亲子共读红色书籍、讲述红色故事,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市教育局将继续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
重要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教育形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鞍山市教育局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