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教建议〔2024〕24号 签发人:张弘
官启军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逐步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规范管理,保证中小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领导
督促指导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努力破解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难题。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强化条件保障,切实保障学生中午睡眠时间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教育部“减负三十条”和“五项管理”相关要求,我市先后制定《鞍山市教育减负“50”条》等系列减负文件,连续两次调整鞍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把中小学午睡纳入课表。同时要求各地各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午睡环境。
三、明确“三个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睡眠
1.保证学生必要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2.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规定,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引导学生延后到校时间。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要提前开门,安排好早上执勤教师,强化对提前到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切实负责好学生到校后的秩序维护、安全管理。中小学在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学生午休时间前提下,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涉农地区小学,在确保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的前提下,可视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到校时间和作息时间。各中小学校作息时间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意后执行。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就寝时间。确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四、落实“三个规范”,防止挤占学生睡眠时间
1.规范作业管理。各中小学不断加强学生作业的统筹管理,建立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效度,指导学生利用好自习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平均时间小学不高于60分钟,初中不高于90分钟。
2.规范校外培训。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规范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为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3.规范游戏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孩子从小明晰使用界限和要求,养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五、强化“三个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强化手机管理。各中小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同时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防止学生因沉迷手机影响正常睡眠,损害身心健康。
2.强化读物管理。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学校要做好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切实履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责任。落实好教育部规定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12条负面清单,指导学生养成健康阅读的良好习惯。
3.强化体质管理。健康的体质是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学校家庭携手,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1.学校做好睡眠管理的组织者。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围绕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拓展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课程,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指导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将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作为培训的必要内容。
2.教师做好睡眠管理的指导者。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3.家长做好睡眠管理的协同者。指导家长科学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课外负担,导致孩子睡眠时间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居家作息时间,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带领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阅读等课外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学习科学的睡眠方法,了解解决睡眠问题的具体策略,提高孩子睡眠质量。如家长也要做到不熬夜、睡觉前不玩电子产品等,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七、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睡眠管理工作务求实效
将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对于落实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各项措施要求不到位、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学校,要对负责人进行约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问题及时回应,认真查实,严肃处理。
再一次感谢您对鞍山教育事业的关注,并欢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鞍山市教育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