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 公共资源配置
    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 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时间:2022-04-04来源:鞍山市教育局作者: 点击:

    我市辖区内有三县(市)四区共七个行政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01所(不含部分小规模教学点),其中农村地区学校所292所,占总数的73%,中小学生2.31万人,其中农村地区学生1.4万人,占总数的60%。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我市义务教育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实施展集团化办学,为我市破解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提供了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顶层设计,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改革成效初显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距,有效化解“择校热”问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8年,我市制定了《鞍山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方案》,构建区域、校际间合作共享发展新生态。2019年,我市打破校际间壁垒,市域内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面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成为区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聚与共享,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组建55个集团或联盟,参与学校416所(包含小规模教学点),参与率99.52%,区域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学校覆盖率达到85.71%以上。

    二、多式并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现已实现教育发展“一县一策”。实施“名校+薄弱”“名校+新校”“一校+多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采取联盟式、嵌入式、帮扶式等多种办学形式,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

    一是联盟式。海城市结合区域学校分布情况,创新学校办学管理模式,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即按照海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区域将全市小学和初中分别划分为4个教育集团,海城市内4所优质初中和镇区4所优质小学分别作为集团的主席校。制定年度集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细化活动举措,及时反思总结工作成效。通过集团化运作,缩小校际差异,提高集团成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初中生外流现象锐减,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兼并重组式。铁东区钢都小学和新华街小学进行兼并重组,重新整合为一所学校。实施一套领导班子,一体化师资配备、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以文化为灵魂,以章程为规则,以制度为保障,以程序为引领的集团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名校的品牌影响力,有效解决困扰多年的择校热,大班额问题。

    三是嵌入式。铁东区园林小学嵌入到二一九小学,实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集团化办学方式。融合、齐心共建两支团队,建立行政领导团队和年级组学科组教学团队,行政领导团队即由二一九小学校长为核心,实现从宏观协调到实施操作的组织领导。打破学校界限,组织成立了年级组和各学科组的教学团队,以组长为龙头,牵头组织团队内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共学,正气滋养幸福教师,坚持思想铸魂,坚持价值导向,实现共育,课程孕育阳光少年。

    四是帮扶式。立山区在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两行六纵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对63中学和东方学校实施名校集团化改革试点,实现了集团内教师资源合理配置、课程资源有效共享、教育设施有序分享的良好态势,有效破解了择校热,教师资源不均衡等诸多问题。通过集团化管理力争实现集团内学校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最终促进集团内学校共同发展。铁西区以育才中小学、46中学、黎明小学、共同小学五校为引领,成功组建了五大教育集团,在铁西区的教育版图上,形成了东、西、南、北、中部五大教育集团版块。各集团在大学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帮扶模式,实现1+1>2的办学目标。集团内充分发挥各学校的有效资源,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共享,实现备课、教研活动的统一。采取跟岗锻炼、跨校交流、集中备课、教研沙龙等形式,加强集团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集团内参与交流人数共计219人,占符合条件教师人数的19%,骨干教师交流占教师交流人数的22%,副校长以上领导交流人数占11%。

    三、丰富内涵,促进集团学校共荣共生共享

    一是促进集团学校“一体化”发展。坚持集团愿景目标一体化。发挥龙头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坚持集团管理机制一体化。龙头学校统筹教育教学管理、统筹干部教师交流、统筹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教学质量评价,促进集团内各校间的合作共赢。坚持集团教师发展一体化。实行集团“教师联训”工程,推进集团教师整体发展,使教师从学校人走向集团人。

    二是推动集团学校“品牌化”发展。成立以优质校为龙头的教育集团,确立以文化为灵魂,以章程为规则,以制度为保障,以程序为引领的集团运行机制,促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效应的运作。

    三是凸显集团学校“品质化”提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集团学校建设。优化流动机制,盘活集团校师资存量。加强教研共享,实现集团校质量提升。

    四是推进集团学校“特色化”成长。尊重成员学校的文化特色 ,体现集团学校和而不同、包容并蓄、各具千秋。努力推动集团学校在课程建设、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一校一品”“校校有品”的办学格局。

    五是实现集团学校“标准化”创建。对标国家《校长专业化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文化建设为重点,重构育人生态环境;以教师成长为关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构建丰富课程体系;以课堂改革为主线,建设活力高效课堂;以教育研究为途径,深化研修品质内涵;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培养多元创新人才。

    六是实现集团学校“信息化”发展。加速“教育+互联网”发展,形成区域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实现信息化与课堂改革、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集团化办学使得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区域、校际间合作共享发展新态势。我市集团化办学经验2021年被省教育厅做为创新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在光明网《教育家》杂志上予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