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教建议〔2021〕8号 签发人:李咏梅
对市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号建议的答复
李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大抓手,在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浓墨重彩的描绘,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专门的批示。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民生发展的优先事项,去年我市成立了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当年招生2578名。鞍山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城一校三中心的办学格局,我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活动,每年举办“职教宣传周”中职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今年在市职教城举办了“鞍山市职业技能大赛”,营造整个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鞍山市政府2020年出台了《鞍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鞍政发〔2020〕6 号),全面擘画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明确提出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工作目标,确定了鞍山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十条,明确财政、人社、教育、发改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我市建立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和生源质量,加大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全面发展,全面实施“3+2”分段和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对口升学等多种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我市在教师编制、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得到了切实保障,近年规定制定并实施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基本标准。保障教育合理投入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形成教育费附加、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
在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探索实施产业教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技能拔尖人才等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与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密切合作,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培训。
四、全面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
1.推进“双元培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以鞍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遴选确定了75家试点企业、6所试点学校、15个试点专业,着力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企业+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同时,成立鞍山装备制造等6个职教集团,与市内外396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力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开展一体化合作育人。
2.服务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围绕鞍山市“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鞍山乃至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精心打造装备制造等8个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等19个专业成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瞄准鞍山战略新兴产业,先后增设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专业。2019年新增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人工智能、数字媒体、助产4个专业。
3.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重视实训环节教学,加大实训课课时,推行“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2011年至今,职教城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306项
五、全面保障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
在技能型人才待遇保障方面,在《鞍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做出相应规定,创造平等就业环境,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在鞍山“钢都人才”计划项目中,对技能型人才的相关性做出了明确规定和保障。在每年我市的五一劳动节表彰中,均出现一大批“工匠”的身影。建立职业教育改革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地区以及职业院校进行激励支持,对职业教育先行先试单位和先进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鞍山市教育局
2021年5月21日
抄送:市人大人事委、市政府办公室
联系单位:鞍山市教育局 联系人:吕劲松 联系电话:2698067